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,今年全省各地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怎样,建筑质量是否有保证?近期外地一些保障房建设中的问题,因媒体曝光而受到公众关注。为此,本报记者近日对13个市的保障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。
扩量提速,要的是不含水分的开工率
“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,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,要通过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,使他们进得来、留得下、住得稳、能创业。”按照这一思路,今年我省在国家下达39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,又“自加压力”增加6万套。
根据13个市房管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,到7月底,10个市的保障房开工率超过70%。其中,苏州各类保障房开工总数为31914套,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5.8%;宿迁开工16402套,完成全年任务的129.1%。
“扩量提速”,成为今年13个市保障房建设的关键词。在地处沿海开发前沿的南通、盐城和连云港3市,保障房项目与沿海开发大项目齐头并进,至7月底开工率分别为76.8%、85.7%和78.33%。淮安今年将开建1.3万套保障房,目前开工率达95.6%,主城区已建和在建2800套经适房可满足“十二五”期间经适房总需求。常州前7个月完成年度开工任务的78%。泰州年内1.25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已开工78%,其余的到8月底前全面开工。徐州所有保障房将在9月底以前全部开工。
“我们提供的保障房开工数字,是在已打下桩基的各个工地上逐项汇总得来的,不含任何水分。”在采访中,好几个市的房管局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意思。即使是无锡、镇江、徐州等开工率暂时靠后的几个市,也都表示,他们的数字是经过最新核实的,而不是按序时进度“估算”出来的。
品质至上,让保障对象住得安心舒心
各市开建保障房的数量和进度上去了,可这些“一拥而上”的房子,质量、选址和公共设施配套情况究竟如何?
为了把保障房建成“安心房”,各市都在项目监管上予以制度性规范。今年5月,苏州出台17条工程质量监督要点,明确保障房工程合同必须经住建局备案,严禁转包,严禁违法分包,严禁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。南京注重整合资源强化政府监督,“我们有一个保障房安全监督组,几乎天天守在工地上,监督人员除了履行法律授予的一些监督职责外,还负责加强保障房质量监督的巡查。”南京保障房指挥工程组组长徐勇介绍说。
一批选址好、配套全、标准高的项目,为江苏保障房注入新内涵。南京去年划拨9500亩土地实施四大片区保障房项目,其中有近三分之一面积用来建设配套设施,其目标是“强调交通、就业、居住、服务的统筹,尽可能集约配套商业、教育、文化等公共设施,将保障房项目建成组团式的区域新城。” 下转A7版
上接A1版 今年5月,连云港市划定位于花果山大道边177亩土地,用于公租房建设,而这块地,位于淮海工学院东边、花果山麓,可谓黄金宝地。
今年以来,类似“保障房建在黄金地段”的新闻,从我省多个城市传出。“不仅要让保障对象有房住,更要住得安心舒心!”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,这一承诺,如今正在化为保障房建设的实际行动。
制度创新,为住有所居提供更多更好房源
选址和资金,是保障房建设的重要“保障”。一些城市在保障房建设中曾经面临的困局,往往与此相关。记者了解到,按照此前的估算,今年全省保障房建设约需2万亩土地、500亿元资金,从各地情况看,完成今年任务所需大量资金,主要是靠市县政府筹集。而如果资金或供地一时跟不上,肯定会影响保障房的建设进度。
保障房建设之困,呼唤制度创新。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,上半年泰州市区公租房开工率高达117%,究其原因,就在于该市大胆推行制度创新。该市今后公租房的房源,是通过集中新建、配建、改建、购买、现有房源转换等5种方式筹集。该市作出硬性规定,凡在市区范围内投资开建的普通商住房、限价房、经适房等商品住宅项目,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,都应该按2%的比例配建公租房――此举巧妙地将公租房建设“捆绑”在其他住房工程上,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难题。该市还率先推出“限地价、竞公租房面积”的土地出让新模式。这样做,一方面可有效抑制地价疯涨,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增加保障房供应量。
常州则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合作,拟将6个保障房建设项目和5个土地收储项目进行合并打包,计划融资规模58.2亿元。
在保障房投融资平台建设上,我省各地还相继形成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共有产权房“淮安模式”、公租房“常州模式”、棚户区改造“徐州模式”等。在这一轮保障房建设中,还涌现出南通农民工公寓、苏州白领“优租房”等新模式,受益人群不断扩面,从而为“住有所居”提供更多更好的房源和资金来源。